所以,还不如继续给自己的科研团队投注资源,让他们继续前进,拉近同所谓的“未来”的一点差距都是极其值当的事。
只是,以此为契机,左吴久违的翻阅科研团队的名单时,才赫然发现其规模相比原来,已经暴涨了无数。
最初的科技猎人和策展人后裔已经无一没有升职成某个研究小组的骨干,新加入成员,光名单就让人眼花缭乱。
左吴看了一阵这些新成员的履历,只是几眼,就颇有些自卑的将其关掉,然后又有些想不通——
很惭愧,怎么名头这么响亮的人才,兜兜转转,居然是在给自己这么个只做了些微小工作的人打工?
丝丝惭愧让左吴最后只来得及看了眼科研团队目前的总人数。犹记得当初这些人只有数十人的规模,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涨至数千,也还在源源不断增加。
也是斯特鲁虫人劳工们毫无怨言的辛勤劳动,还有小灰机群提供的梦幻后勤,左吴才能支撑起如此规模的学者。
左吴犹记得有一次,峯在自己耳边感慨,说新帝联目前的研究条件大概是冠绝整个残破的银河。
目前看来峯所言非虚,至少相比燎原探测器的摆烂和懒洋洋,自己这边的昂扬一定能令那些气态生物望尘莫及。
唯一的遗憾是,科研总是不能及时的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它需要沉淀,需要在达成质变之前慢慢积攒量变。整个过程的时间跨度可能是让人绝望的长,甚至可能就是在把海量的资源给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