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得奇小说网

菜单

比起这本书在英国的波澜不惊,在德意志地区,《共和国》则引起了这片土地上数量众多的文学家、哲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其中最中意这本书的人,便是哲学家、剧作家席勒。

席勒喜欢《共和国》的原因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英国人和法国人喜欢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政治和制度上的原因,而他喜欢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赵学宁在书中描写了专制力量对思想文化层面上的窒息式压迫。

赵学宁论述共和国与专制帝国中的篇章里描写了名为“文字狱”的压迫政策。

他把弘历这家伙对中华文化不可恢复的破坏描述了出来,还描写了他对于知识分子在思想和人格上的破坏,进而得出结论,在高度专制统治下,不可能被允许有自由的灵魂存在。

所以推翻专制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弘扬人权与人格,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没有健全的国格,没有健全的国格,国家就难以存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灾难。

席勒对于这个篇章非常喜欢,找到他的好朋友们全力安利这本书,对这本书的作者赵学宁也予以重大的好奇心,表示自己非常想要和这位中国巨人、东方伟人见面,详谈关于文学和思想方面的自由。

后面但凡见到一个人,席勒就要给他安利赵学宁和《共和国》,也不管对方是否对政治和中国感兴趣。

这种行为与法国的那位孔多塞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起德意志民间对《共和国》的褒奖居多的评价,德意志官方层面对《共和国》则是大加批判。

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为首的统治者与他们的喉舌在《共和国》广泛传播的档口,对这本书和赵学宁一起大加批判。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