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位者,当需如范仲淹说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前的防洪通渠,远比灾难来时,再做准备更加重要。
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对于兴成渠的治理清淤。
唐初漕路来不及治理,年输长安粮不过二十万石时,每遇水旱灾荒,长安就物价飞涨,斗米千钱,百姓难以存活,连皇帝也不得不率领百官离开长安就食于洛阳。
唐高宗因关中饥荒去洛阳七次,唐玄宗去东都就食也有五次,当时有“逐粮天子”之称。
不过随着治理河渭水运及疏通漕渠获得成效以后,漕关中之粮最多时达四百万石,车驾也不复幸东都。
兴成渠是文宗开成元年,咸阳令韩辽疏导秦、汉漕渠,修建的一处起自咸阳,抵于潼关的河渠。
这条河渠在唐末依旧发挥巨大的效用,但随着朱温灭唐,焚毁长安,将长安富户迁徙洛阳之后,兴成渠也就渐渐荒废了。
现在陇右河湟与凉州的局势将定,少了吐蕃诸多部族的盘剥,丝绸之路必然更加兴旺。
长安荒败多年,已经不适合为东西丝路的起终点,洛阳是唯一的选择。
清理兴成渠,提高长安、洛阳一线的水路运力,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罗幼度望向堂下针对兴成渠讨论的文武百官,眼中透着几丝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