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改制,得到了朝中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那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进步,而是因为他们的子孙自有另一条叫做恩荫的道路去走。
开玩笑,我爹跟着天可汗陛下玄武门过招子的时候,就把我这辈子的苦都吃了!
这其实也没多大毛病,毕竟这是封建社会,你总不能不让人恩荫后代吧?
所谓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
当然了,唐朝的这个恩荫和宋代以后的恩荫又不太一样。
不得不承认的是,恩荫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封闭的选任官员的制度,因为恩荫选任官员的依据不是才能,而是其父兄或家族的政治地位,是血统关系。
虽然在恩荫制度下也产生过一些有作为的官吏,譬如苏武、霍光等人,然而就其大多数而言,基本上都是碌碌无能之辈。
恩荫制度违背社会应该由合格人才担任管理者的公理,败坏吏治,在当时就受到具有正义感的士大夫的批评,但是,因为它维护了地主官僚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所以一直保留下来。
然而这世界上很难说有绝对公平的政治制度,从古到今,无论内外,权力的传播方式都和艾滋病差不多——喏,母婴、血液或者性。
直到散朝的时候,李泰都觉得脑子里嗡嗡的,有些不太真实。
不是,怎么就答应下来了?
按照剧本,不应该是你李思摩怒斥我一下,然后严词拒绝我这个方案吗?
怎么你就突然之间表示全盘接受了?
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走着走着,李泰就感觉自己好像溜进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