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年幼的大儿子阿猫,初为人父的我,还在埋头写剧本、找出路。
1986年1月,惠嘉毕业后找到工作,从伊利诺伊搬来纽约郊区同住,刚开始的半年,她真的很难过,都不想活了。不过后来她好像也想开了,家里只要过得去就好。
同一年我与乔尔-罗斯合写了个剧本《不是迷信》,也开始到好莱坞去试试,两个礼拜跑了三十多家公司。
他们都是看了我的《分界线》,然后一直吹捧,令我觉得充满了希望。
有人建议剧本的某部分得加以修改,两个月后再去,又要再改,就这样来来回回,都没有付费。
这些剧本的初稿,若有人喜欢,就叫你改写,三番五次地修稿,这样一两年耗下去,不是无疾而终,就是继续发展,预算从美金六十万到七百万不等,这是美国所谓的企划炼狱。
据说平均一个本子从初稿到开拍要缠斗五年,那还是指千万分之一顺利拍成的剧本。
那时期每隔一阵子,就有人说,看到我的毕业作品觉得很棒,我们来谈谈怎么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