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最后的冲击
80年代虽然是NBA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抬头的阶段,但也只是抬头而已。
大部分球员都成长在团队至上的篮球氛围中,他们从中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接受的篮球教育就是团队第一,胜利第一,至于谁拿多少数据,不是特别重要。
而且那时候NBA薪水虽然高,但没有达到很夸张的地步,球员背后的商业利益、经济利益还没有大到牵动多方的程度。
德雷克斯勒拿16分还是拿20分,不影响他从开拓者拿工资,而且他签约了Avia,有了一份代言收入,更加不会介意甘国阳多拿球权。
范德维奇、汤普森、波特等人都对当下的薪水待遇以及球场状态表示满意,他们打心眼里服气甘国阳。
米切尔-汤普森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与其说是桑尼的单打占用的其他人的球权,倒不如说桑尼用他的单打把难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留下一些好的机会给队友。如果他想,他可以像张伯伦那样拿更多分,但是他没有,38分就是他的正常水平而已。”
所以,杰克-拉姆齐的担心是多余的。
等到70年代末、80年代出生的这批孩子长大,他们是看着甘国阳、乔丹、约翰逊等人的比赛爱上篮球的,从小浸润在斯特恩营造的英雄主义篮球氛围中,所谓的“数据毒瘤”球员才有了更为肥沃的诞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