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权指导的三从一大,体现了应有的作用,他们起码不会罚球不进,空位总是偏出。
不过在防守端问题就大了,对抗不行,脚步不行,手上习惯差,防守意识差,配合意识糟糕。
看得出来,中国国家队在防守端主要还是靠个人的战斗意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守体系。
在波特兰集训时,甘国阳想过解决这个问题,但一个月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搭建架子。
而且中国球员很多习惯从小就养成,一时半会儿是真的改不掉的。
还有一个甘国阳在防守时无法忍受的点,就是中国队球员太过于文明。
“你们一个个都是哑巴啊?都是大姑娘,大闺女,到了场上害羞不肯开口?防守他妈的不知道吼起来!大家互相吼起来,提醒队友,提醒补位啊!一个个的都用眼神交流,你们都心有灵犀是不是啊?说话那么小声,怕被人听到了识破你们呐!对手听得懂嘛!一个个的,把你们的声带给我放开来啊!”
防守比进攻更需要激情,但那时候中国球员性格都很含蓄。
防守时看不到他们怒吼,大喊,或者冲着对手发狠,都是平平淡淡打球。
这和时代有关,那个年代中国人普遍是内敛的,即便比赛有冲突,也不会那么外放,都是暗地里默默使劲。
可这是奥运会,对手立陶宛激情澎湃,为了新成立的国家,为了胜利愿意付出一切,可谓士气高昂。
“是不是觉得这场战略放弃了,就随便打打,打完这场拉倒,下场再赢?我告诉你们,战略放弃只是我们轮换策略上会节省体能,不死磕硬磕,不代表上了场就能随便打,蔫儿着打。如果有机会,该赢球我们还是要赢球!这是奥运会,四年一次的机会,一旦能胜利,绝对不能放弃!”
甘国阳下了最后通牒,要所有人都提起精神努力比赛,输掉不要紧,但要打出风采。
“只要立陶宛人露出破绽,我会出手咬死他们。”甘国阳目光坚定地说。
蒋兴权本来还想补充点什么,结果甘国阳说完,他发觉自己说什么都是多此一举。
该骂的都骂了,下半场就做好轮换,保证体能,剩下的交给阿甘和场上球员就行了。
蒋指导突然发现,做教练还挺轻松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嘛,心里有底,蛮踏实的。
刚上任那会儿,蒋兴权压力巨大,尤其是改组国家队,为了去旧迎新,安排布置了大量高强度训练任务,很多老将都是被他逼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