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境界差距
芝加哥公牛和开拓者一样疲惫。
从1989赛季开始,连续四个赛季,公牛单赛季都打超过100场比赛。
在比赛场次的总数上,只有一次西决三次总决赛的开拓者超过他们。
乔丹累吗?很累。
任何一个球员打到第八、第九年,即将迎接十年之期时,都会迎来一个疲劳期。
就像长跑,在中途会出现强烈的生理反应,非常难受。
也就是所谓的极点。
水平低能力差的,没跑几步反应就来了。
跑不下去,结束,放弃。
水平高的,能力强的,极点会延后。
撑不过去,可能就放弃了,结束奔跑。
撑过去,身体反倒会越来越舒服,越跑越轻松。
NBA篮球生涯就是漫长的奔跑。
天赋低水平差,打个一年就会被淘汰。
还有更多的,连一年都打不了。
那些超级明星相当于体能好的跑者,可以一直跑,打出精彩表现。
让自己的心理、生理极点往后延,保持对比赛的热情。
但再怎么延后,到快30岁的时候,都会迎来一个疲劳累积的临界点。
乔丹正处在这个临界点上。
91年和92年两次总决赛的失败,让乔丹对冠军的渴望更加旺盛。
但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92年本是公牛最好的机会。
从方方面面来看,都是击败开拓者的最佳时机。
他们在总决赛也做到了最好,打出了精彩表现。
只是谁都没想到,阿甘像变形金刚一样玩赖皮。
用全新的打法降维打击,扭转了颓势。
还有那个令乔丹终身难忘的扣篮不中。
乔丹为此做了两个月的噩梦。
运气都没有站在公牛这一边。
唯一让乔丹宽慰的,是他们在巴塞罗那击败阿甘拿到了冠军。
可这个冠军是意料之内,拿不到才该死。
阿甘能带着中国队进入决赛,已经是大赢特赢。
在奥运会结束后,乔丹反复叩问过自己:
“如果我来带领中国这样的球队,能打进决赛吗?”
不管怎么去模拟,结果都是否定的。
乔丹只有信心将中国带到小组出线。
两人的差距终究开始大到出现断层。
乔丹抬头已无法再望见阿甘的背影。
人们都将他评价为新时代的威尔特-张伯伦。
得分超群,但打不过拉塞尔。
张伯伦终于在1967年堂堂正正击败拉塞尔拿到了总冠军。
那迈克尔-乔丹的1967年什么时候到来呢?
反正怎么看,1993年都不像。
1992-1993赛季,两人在MVP排行榜上双双跌落。
全明星赛后,开拓者和公牛的战绩都不温不火。
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输掉一些和劲敌的关键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