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做上十分,能起到一分的效果,也一样值得去做。
能变好一点是一点。
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上,自己是不介意杀个人头滚滚的。
在要钱还是要命这件事情上,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要命的。
至于人亡政息这件事,朱元璋也不是太担心。
只要自己能让标儿活个大年纪,不让雄英再早早离世,再多对他们进行教导。
让他们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巨大意义,认同自己的这个做法,那么人亡政熄的可能性就不大。
除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之外,还可以加强官员们的素质教育,争取让更多官员明白朝廷如此做的意义。
理解朝廷这般做的必要性。
最好是支持和拥护这样的做法。
所以说,思想教育问题,以及舆论宣传这些,是极其重要,万万不能放松的。
“上位,真的这么做了,是不是……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官员们的俸禄?”
刘伯温显得有些迟疑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
大明官员们的俸禄,是真的不高。
高官依靠俸禄,日子还能过的比较好。
但众多中底层官员,只靠俸禄度日,可就比较艰难了。
和寻常百姓们相比,自然要好上不少,但终究还是太少了。
每月眼巴巴等着禄米下锅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日子过得很清贫。
上位又想要官员廉洁不贪腐,今后又准备弄官绅一体纳粮。
那要是不适当的提高一点官员们的俸禄,是真的把不少官员,往绝路上逼。
适当的提高俸禄,自然不可能杜绝贪腐。
很多官员哪怕提高了俸禄,该伸手依旧会伸手。
但是,却能让不少不愿意贪腐的人,不靠贪腐能够把日子过得不错,给予他们相应的底气和保障。
不能又要马跑,又不给马吃草。
刘伯温相信,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之后,再加上上位的铁腕整治贪腐。
大明的贪腐情况,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好转。
就是上位过日子一向节俭惯了,很容易用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尤其是在官员的俸禄上,那是一个子都不想多出。
自己的这个提议,上位未必会同意。
“刘先生说的不错,今后的确可以适当的提高官员们的俸禄。”
事情的发展,又一次出乎了刘伯温的预料。
面对他的这个提议,朱元璋竟又一次同意了,没有丝毫的迟疑。
不仅如此,朱元璋接下来说出的话更加惊人。
“不仅官员们要加俸禄,咱觉得,今后吏员们也需要朝廷给俸禄才行。”
在古代,官和吏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二者之间的差距宛若隔着鸿沟,体现在方方面面。
单单是俸禄上面,就有着巨大差距。
官员是可以领正式俸禄的,吏则没有资格。
朝廷不发俸禄,那生活怎么办?
很简单,向下伸手,进行找补呗。
手中握着权力,他们是不可能让自己饿着肚子的。
等于说是,本该属于朝廷发的俸禄,通过这样的一手,给转移到了众多百姓头上。
让他们来供养,这数量众多的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