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是,皇帝这么猛的吗?官绅一体纳粮都敢碰?
“上位,我大明地方税务问题很大。
这次出现这样大的问题,除了我大明立国时间太短,有着诸多大事要做,无暇他顾。
以及官场之上,元朝留下的坏习气太重,诸多官员故意因循旧例,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之外,还有其余方面的缘故。”
努力让自己心绪平静下来的刘伯温,望着皇帝又一次开了口,谈及正事。
朱元璋也同样收敛了心思,点点头,示意刘伯温继续。
态度显得很郑重,给予刘伯温足够的尊重。
刘伯温留意到了上位的这些细微的变化,心里很是受用。
“臣觉得,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税收转运制度不太合理。
各地税征收上来之后,先让各个地方,把这些税,分给地方的各个衙门,以及其余各处需要用到钱粮的地方。
而后再把剩余的运往京师。
这办法好是好,在很多事情上,都显得方便省事。
钱粮这些,不用运来运去的,也能省下很多民力。
但同样,弊端也一样不少。
比如,这种坐收坐支的办法,容易导致各个地方账目混乱。
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在暗地里故意捣乱,很容易让他们钻空子。
趁机侵蚀大量钱粮。
钱粮如何使用,各地官府也很有话语权。
如此一来,应对突发事情时,倒是比较好,但应迅速。
可也让地方官府手中的权力过大。
除了容易滋生贪腐外,也容易不听朝廷的话……”
刘伯温斟酌着言辞,说着这件他早就有所考虑,想要给皇帝说,却又一直没有说的事。
之所以一直没有说,是因为坐收坐支,这一套税收转运制度,是皇帝非常认可的的做法。
觉得这样方便省事。
上位从最底层一步步的走上来,是绝对的强者。
一路行来,可谓是披荆斩棘。
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往往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但这样的性格,也同样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比如,一旦认准的事情,很难更改,容易刚愎自用。
刘伯温知道,他把这些说与上位,上位也不会听。
再加上上位本身,对待自己的态度,就显得复杂,自己处境不好。
要是在这等情况下,把这些说与上位听,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处境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