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中文系的学生们来说,毕业去向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文化单位,其中尤以出版社、杂志社最为大家所认可。
近几年来各类文学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花城》等文学期刊界的翘楚更是有着影响中国文坛走向的恐怖影响力。
这样的单位对于文学青年来说,自然是趋之若鹜。
次一点的,如各地文协或者是新闻单位也颇受欢迎。
至于分配到部委和政府机关,那玩意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什么可稀罕的?
后世的大学生们求都求不来的机会,对于现如今的这些大学生来说,却没多大的吸引力。
梁佐讲到了他们班的黄蓓佳,这姑娘是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大学四年没少写东西,其中有一部分还发表了,只是没什么影响力。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留在燕京,最好是能进人文社,为此她还做了不少努力。
不光是找系里的领导表达了意愿,还专门给人文社写过信,可惜根本不顶用,连个回音都没有。
后来黄蓓佳放低了要求,觉得只要能进个出版社就行,哪怕不留在燕京也可以。
结果她依然无法如愿,老师们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唉!我听说黄蓓佳回了宿舍之后好一顿哭!”梁佐叹道。
陈健功调侃道:“你还怪会怜香惜玉的。”
梁佐脸上闪过一丝羞赧,“别开这种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