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得奇小说网

菜单

隔天,林朝阳出现在gd省文协的会场,今天的会议主题是讨论报告文学在广东文学界的发展,《花城》杂志唱的是主角。

自80年以来,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花城》是国内最早设置「报告文学」栏目的文学刊物,这些年发表了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品。

从去年开始,《花城》又特意增加了报告文学在刊物上的比重。

他们之所以会这麽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对介入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能力,相比纯文学作品而言,对普通读者的吸引力更大。

这次会议的规格不低,既有欧阳山丶秦穆丶陈残云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作家出席,也有如陈国凯丶刘斯奋等知名的中青年作家到场。

一场会议,汇聚了岭南文学的半壁文华。

林朝阳是临时受邀,出现在会场时大家都很意外。

他这几年大多数时间都在香江,除了偶尔回燕京,与国内文学界基本没什麽交流。

前段时间庄重文文学奖评奖,举办的热火朝天,在文学界掀起了一阵关注和讨论的热潮,也让林朝阳成了风云人物,他一出现在会场,立刻变得人人侧目。

」—-我个人认为,报告文学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不算是一件好事。

我们国内提倡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创作要取材于生活,但搞文学创作不可能完全真实,它必定带有一定的虚构。

恰恰是这种虚构的存在,现实与虚构的结合才能创造了真正具有文学性丶思想性丶艺术性的佳作。

报告文学完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追求百分百还原,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它的受众往往不是被作品的艺术性所吸引1,而是被各种各样猎奇丶出格的情节和元素所吸引.—」

研讨会正常进行,既然是讨论,那肯定是大家各抒已见。

报告文学这几年蓬勃发展,有人欣赏丶有人反对,文学界对于这种体裁的看法历来是不统一的。

研讨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轮到林朝阳发言。

「大家对于报告文学的争议之处,我都很理解。我想说的是,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其实很不『文学」,它更接近于深度新闻调查或者是社会调查报告。

与其说它是,不如说它是新闻。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这样但有意思的是,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它在国内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刚才有同志说它追求猎奇,或者过于通俗。

这些情况确实都存在,但作为创作者,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的受欢迎,难道不是因为它们更贴合普通读者或者说是老百姓的阅读需求吗?难道不是因为它们强烈的介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吗?

林朝阳的论调让人耳目一新,在大家都把报告文学当文学讨论的时候,他却告诉大家这是新闻。

当大家关注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丶艺术性时,他又告诉大家应该关注作品是否贴近读者。

这种说法乍一听给很多人一种他是来搅局的感觉,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