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每位考官都得在阅过的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官位低的只好委屈写一下名……阅完之后,还得写上优、劣符号。按规定,优劣符号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等:即为‘〇’、‘△’、‘、’‘│’、‘Х’……当然,每位阅卷官的口味不同,出现不同的评价也是正常,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画圈圈、画三角,有的却画杠杠、画叉叉,这样是肯定不行的,会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但历史早已经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心,这种阅卷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担心被处分,所以考官们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便会出现‘圈不见点,尖不见直’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再多就不敢了。
显而易见的,首席阅卷官的意见,便显得举足轻重了,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姓的……如果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基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个阅卷官‘转桌’完毕,也就是将所有的考卷都画上九个符号后,由首席阅卷官专司总核,排定名次,其他阅卷官,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但是,名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须是八个‘圈’,其余的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圈圈数,如果圈圈相同,再比尖,再比点,以此类推……这次的首席阅卷是大学士张治,但对沈默来说,不算什么福音,因为两位次席已经知道他的卷首语是什么,就算张治给沈默个圈,两人也可以合情合理的给个尖,这样就算后面六人都画圈,那他也最多只能凑齐七个圈了——而且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阅卷结束之后,沈默应该沦落进三甲同进士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