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红霞还未消散,金鸡.湖边的会场上,已是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全不见一点空隙。看这架势,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人,恐怕八分之一的苏州人,都挤到这里了。
话说这时候又没有大屏幕,这么.多人能看到什么?答案是两个字,热闹。就算看不到名ji、听不到声音,大伙至少来过、感受过,回头吹起牛来,一样可以理直气壮,说哪个名ji相貌最好,哪个歌唱得最好,哪个琴弹得最棒。
至于是否真的看到什么,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待天色稍黯,几天前便挂好的.上千盏大红灯笼便次第点燃,把夜空照亮起来,尤其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是在临湖一面扎起来的两层楼高、重檐歇山式的高台,更是亮如白昼。站在台下很远的地方,都能看清台中央悬挂的‘瑶台’匾额……那是当年唐解元观看苏州的花魁大会之后,欣然题写的。
这‘瑶台’正是待会儿名ji们出场表演的场所,此刻.还不到时辰,名ji们都不在,但瑶台也没有闲着,上面有好大一群人在吹弹舞拍、杂剧撮弄,表演暖场,声音传出老远,二里外还能听得清楚……据说因为在台下埋有铜水缸六十四个,用以产生共鸣扩音的效果,以便让台上的靡靡之音,能被台下的贵宾听到,这已经是青楼行会能做到的极致了,至于再远处的百姓,实在是爱莫能助了。
不过好在主办者想的周密,多找了些蹴踘的、踏滚.木的、走索的、弄盘弄瓦、吞刀吞火、流星火爆的,让人听不见声,也能过个眼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