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粤海关与内务府的深厚联系,李质颖虽然不是出身内务府的内臣,但也需要直接和内务府对接,对皇帝负责,负责帮助皇帝采买一些皇帝喜欢的外国奢侈品。
因为这一层关系,他和他的部下经常和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外国商人打交道,对于很多消息都有一手来源,所以最近这几年也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关于兰芳国的讯息。
听英国人说,这个兰芳国还挺能打的,把红毛夷和荷兰人都打得挺惨,除了不直接参与到对清帝国的商贸,对于很多其他小国都有商贸关系,其国主赵学宁是赫赫有名的南洋霸主。
李质颖隐约还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比如这個兰芳国并非完全没有和清帝国互相隔绝,因其国内出产的香料是很紧俏的货物,所以其国内多有人驾船到清帝国沿海搞一些私下里的走私贸易。
对于这些走私贸易,广东官府的官员也多有受益的,官府内部有很多官员都和这些走私贸易的头头脑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并没有什么人对此真正的追究,就算两广总督舒常也因为从中获益颇丰而没有什么看法。
这个汉人在海外建立的小国对于清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存在,要是放在皇帝弘历年轻的时候,指不定就要严肃对待了。
但是好巧不巧,皇帝弘历老了,不喜欢生事,喜欢享清福,甚至于数年前还紧抓不放的文字狱也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像是被踩了一个急刹车一样,戛然而止。
一年多以来,文字狱数量开始显著下降,稀稀落落,不少文字狱相关的汇报送到弘历桌案前,都被他严厉打回,多次重申文字狱不可扩大化的要求。
很显然,从乾隆十六年到乾隆四十七年,弘历认为经过他三十年的文字狱高压统治之后,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整个社会上敢于思考、敢于做出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的“害虫”已经不存在了。
大清社会在弘历眼睛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菌社会”,所以,他的“消毒行动”可以消停了。